肯尼亚校庆上的中国风:总统投壶、学子挥毫,文化之花绽放在东非高原
2024 年 7 月 29 日,肯尼亚卡贝特国立理工学院的百年校庆现场,一抹亮眼的 “中国红” 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孔子学院的展台前,投壶游戏的喝彩声、毛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木板画创作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成为校庆最热闹的角落。
上午 10 时许,肯尼亚总统鲁托在外交部长穆达瓦迪的陪同下走进校庆会场,刚踏入主广场就被孔院展台的热闹景象吸引。“这是中国古代的投壶游戏,起源于春秋时期。” 孔院中方教师王丽用英语介绍着,同时递上一支箭。鲁托笑着接过箭,瞄准 3 米外的铜壶尝试投掷,第一箭未中,他捋了捋衣袖再次尝试,箭稳稳落入壶中,现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太有趣了!这需要技巧和耐心。” 鲁托称赞道,还特意询问游戏的历史典故,王丽拿出印有《礼记》相关记载的画册,用简单的语言讲解起来。
在木板画展示区,肯尼亚艺术家卡玛尔正在创作一幅融合了中国水墨画与非洲马赛族图腾的作品。“这是我和孔院老师学的技艺。” 卡玛尔指着画作介绍,木板上的远山用中国传统皴法绘制,近景的马赛人则保留了非洲木雕的粗犷风格。鲁托驻足观看了 5 分钟,伸手触摸着木板上的纹理:“把两种文化放在一起,竟然如此和谐。” 他当场决定将这幅作品收藏在总统府的文化展厅。
书法体验区前早已排起了长队,从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到白发苍苍的退休教师,都想亲手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16 岁的高中生姆瓦玛卡握着毛笔,在孔院教师李然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写下 “姆瓦玛卡” 四个汉字。“汉字像图画一样,写起来很有成就感。” 姆瓦玛卡兴奋地举着作品拍照,还特意让李然教他写 “加油” 二字,“下次足球比赛,我要举着这个牌子为球队打气。”
展台另一侧,太极拳表演正在进行。孔院教师张涛带领 12 名当地学生演练着 “云手”“野马分鬃” 等招式,动作舒展流畅。62 岁的退休教师奥蒂诺看得津津有味,主动上前请教:“这个运动能锻炼身体吗?我膝盖不好,能学吗?” 张涛立刻教了他几个简单的养生动作:“这些动作很轻柔,坚持练对膝盖有好处。” 奥蒂诺当场加入练习队伍,学得有模有样。
截至下午 4 时,孔院展台共吸引了 1200 余名师生参与,发放中文学习手册、中国文化明信片等资料 800 余份。肯尼亚《民族日报》记者奥莫尔全程采访,在报道中写道:“以往提起中国文化,人们想到的是遥远的东方,但今天,在卡贝特理工学院的校园里,中国文化触手可及。那些写着中文名字的笑脸,就是文化交流最美的模样。”
孔院中方院长王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和卡贝特理工学院达成合作,下个月将开设‘中文 + 艺术’兴趣班,让更多肯尼亚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夕阳西下,校庆的音乐响起,孔院的志愿者们和当地学生一起跳起了中国的广场舞,笑声在东非高原的空气中久久回荡。
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udong.kongzi.edu.pl/post/31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