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大学孔院打造 “沉浸式戏剧” 中文课堂 李氏朝鲜场景中玩转语言学习

刘老师 阅读:20 2019-05-20 20:28:32 评论:0

  韩国首尔大学孔子学院的戏剧教室里,学生们身着李氏朝鲜时期服饰,围着古旧的贸易契约展开剧情 ——“这份中文文书里的‘银两’是多少价值?”“‘通关文牒’需要哪些中文印章?”;导演(孔院教师)用中文发布任务,屏幕上同步弹出 “契约”“关税”“驿站” 等词汇卡片。孔院推出的 “沉浸式戏剧 + 中文” 教学模式,上线四个月吸引 3000 名韩国年轻人参与。

  

“韩国 Z 世代对传统中文课堂接受度仅 25%,但沉浸式戏剧参与率达 90%,能让语言学习从‘被动记’变‘主动演’。” 孔院韩方院长金敏珠介绍,团队联合韩国国立剧院开发 3 套主题剧本:《汉城商队》聚焦明清中韩贸易,《燕行记》还原朝鲜使臣访华场景,《近代开港》展现仁川港中文商贸对话;每个剧本嵌入 250 个核心词汇与 100 个实用对话,演员需通过中文沟通剧情、完成任务才能推进演出。

  学习效果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参与戏剧课程的学生,中文词汇记忆率从 52% 提升至 94%,能在 1.5 个月内掌握日常对话,较传统教学缩短 65%;85% 的学生表示 “通过演戏记住的词汇,比背单词表牢固 10 倍”。“在《燕行记》里学的‘奏折’‘御膳’,去中国故宫旅游时真的用上了!” 首尔大学本科生朴智妍说,她还自发组建 “中文戏剧社团”,成员已达 200 人。

  文化融合让剧情更具深度。孔院在剧本中植入中韩文化对比细节,如《汉城商队》中 “中国瓷器与朝鲜青瓷” 的词汇关联,《燕行记》里 “汉服与韩服” 的对话差异;每月举办 “戏剧文化沙龙”,邀请中韩历史学者解读剧情背景。目前该模式已被首尔 10 所高校引入中文课堂,成为韩国中文教学创新标杆。金敏珠透露,2025 年将新增 “K-drama 改编剧本”,结合《大长今》中的饮食文化元素设计剧情。


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udong.kongzi.edu.pl/post/3087.html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孔子学院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