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孔院举办 “中秋文化周”:中西合璧演绎中国传统
9 月 28 日,德国法兰克福孔子学院门前挂起了红灯笼,院内飘着月饼的香甜气息。为期 5 天的 “中秋文化周”
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近千名当地民众参与。这场融合了中文学习、民俗体验和艺术表演的特色活动,成为法兰克福秋日里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中秋’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间,这一天家人会团聚……” 在文化周开幕式上,孔院教师赵静用德语和中文双语讲解中秋习俗,台下的孩子们认真地做着笔记。旁边的互动区里,德国民众正跟着本土教师安娜学习制作月饼,安娜是孔院培养的首批 “中文 + 文化” 本土教师,已在这里任教 8 年。“我希望通过美食让大家感受中文背后的文化。” 安娜一边示范揉面团,一边教大家说 “月饼”“团圆” 等中文词汇。
文化周期间,孔院还开设了 “中秋诗词课堂”,教师带领学生朗诵《静夜思》《水调歌头》,并通过古琴演奏、书法展示等形式解读诗词意境。“我最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虽然中文很难,但意思很美好。”18 岁的高中生托马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他正在准备 HSK 三级考试,希望明年能去中国留学。
除了民俗体验,文化周还举办了 “中德企业对话会”,孔院的 “中文 + 商务” 课程学员现场用中文进行交流。“很多德国企业员工通过我们的课程学习中文,这次对话会给了他们实战机会。” 孔院院长吴敏表示,文化周已连续举办 12 年,累计参与人数超 10 万,成为促进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hudong.kongzi.edu.pl/post/3119.html
